探索的意義在于發現---人類首次拍攝到黑洞照片
根據中國航天消息,首張黑洞照片于2016年10日晚上9點面世,向世人展示了其神秘而富有魔力的個性,由于黑洞的復雜環境特性,想拍黑洞的照片可謂難上加難,在經過漫長的歲月及技術沉淀,日前終于可以拍攝到黑洞的照片,并經過兩年的沖洗,才將黑洞的照面呈現在世人面前。
專家解釋:我們看黑洞就像站在地球上看一只放在月球表面的橙子一樣。
2019年4月2日,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發布了一則簡短的通知。
通知提到視界望遠鏡項目(Event Horizon Telescope,簡稱EHT)將和中國科學院一道,發布一項“來自于EHT的最新重大成果”。
正在輿論猜測之際,4月5日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最新消息稱:首張黑洞照片目前正在最后“沖洗”階段,其問世已進入倒計時。
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上9點整,中國科學院將宣布一項與超大質量黑洞照片有關的重大成果。
在經過百年的探索后,人類即將揭開黑洞的神秘“面紗”。
黑洞最早的寫生
18世紀,英國地理學家約翰·米歇爾(John Michell)便已經意識到:宇宙中有致密的天體,可以達到滴“光”不漏的程度——密度大到連光都完全無法穿透。
1968年,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約翰·惠勒(John Archibald Wheeler)正式提出,將這樣的天體稱作“黑洞”,它們自身不發光,但能吸入所有一切,不管什么都無法逃出。
多年來,天文學家也只是基于物理學定律和基本假設,用計算機模擬黑洞的真容。1978年,利用電腦模擬產生的數據,天體物理學家讓-皮埃爾·盧米涅(Jean-Pierre Luminet)用鋼筆和印度墨水繪制了第一幅模擬黑洞圖像。黑白的圖像展現了落入黑洞的扁平物質,它看起來并不平坦,因為黑洞強大的引力,使周圍的光發生彎曲。
40年來,科學家也已看到了黑洞的一些邊緣證據,比如物質落入黑洞時,會因摩擦和引力作用形成一個巨大的高熱吸積盤,就像是抽水馬桶放水時產生的旋渦,將所有物體都吞噬掉。